「人民日报」“七色信箱”与法治校园的故事
「人民日报」“七色信箱”与法治校园的故事
「人民日报」“七色信箱”与法治校园的故事
山区校园,书声琅琅。在山西省临汾市(línfénshì)吉县第三中学校,教学楼、餐厅里(lǐ)设置的一组色彩斑斓的“七色信箱”陪伴着孩子们成长。
“这组信箱不仅是孩子们倾诉烦恼和困惑的‘树洞’,也成为当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‘连心桥’。”吉县(jíxiàn)人民法院院长、吉县三中(sānzhōng)法治副校长田亚欣(tiányàxīn)介绍,2024年1月,吉县人民法院探索(tànsuǒ)在吉县三中校园里设置法治副校长信箱,一年多来收信90多件,发现并严肃处理校园欺凌、女生被校外人员骚扰(sāorǎo)等事件。
司法保护如何常态化走进校园,以(yǐ)法治之力担起守护责任(zérèn)?吉县人民法院以“七色信箱”为支点,整合撬动民政、教育、团委、“爱心妈妈”团队等(děng)各方资源力量,协同开展纠纷化解、心理(xīnlǐ)疏导、家庭教育、法治宣传等活动,全方位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。
一封来信促进了欺凌防范(fángfàn)
“田校长好,我(wǒ)最近很苦恼。我有几个好朋友,之前玩得挺好,后来她们(tāmen)排挤孤立我、在我面前说我……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。”
收到小雯的(de)来信,田亚欣当即(dāngjí)与(yǔ)孩子、班级老师进行了沟通。原来,小雯因为父母关系不和、处于(chǔyú)分居状态等原因,长期情绪低落,学习注意力不集中,变得敏感脆弱,时间一长,同学便存在不愿与其交流等情况。
“受到家庭因素影响,小雯还患上了轻度抑郁症,甚至产生了轻生念头。”田亚欣经过家访进一步了解到,孩子(háizi)平时跟着奶奶生活(shēnghuó),小雯的父母对孩子抑郁的情况并未(bìngwèi)足够重视。
怎么帮助(bāngzhù)小雯走出阴霾?作为法治副校长,田亚欣在安慰、开解小雯的同时,积极(jījí)联系小雯的父母,做好释法明理、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,引导小雯父母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和(hé)关爱。为了让小雯得到更专业(zhuānyè)的治疗,田亚欣积极争取当地妇幼保健院(yuàn)进行爱心帮助,并和心理老师定期家访,确保小雯得到专业的疏导治疗。
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一环。“小雯课文朗诵很好。”班主任白晓芳发现(fāxiàn)小雯的这一闪光点后,便经常鼓励她在课堂上示范(shìfàn)朗读,一段时间之后,小雯有了自信心,还经常被推选为所在学习(xuéxí)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(fāyán)。
“田校长、老师的鼓励对我的帮助很大,与(yǔ)同学的相处也更融洽了。”小雯说,不久前,自己还(hái)做了学校活动的主持人(zhǔchírén),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。
通过“七色(qīsè)信箱”,很多像小雯(xiǎowén)这样的个性(gèxìng)问题得到了及时回应、精准化解。“从一个问题解决还要延伸到一类问题的防范,比如小雯的来信就启示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防范校园欺凌(qīlíng)工作。”田亚欣介绍,对此,法院与学校加强互动,针对学生(xuéshēng)关心关注的话题开展法治教育,通过以案释法向学生讲解什么是校园欺凌、如何应对校园欺凌,帮助学生系好“法治扣子(kòuzi)”。
吉县三中(sānzhōng)是一所寄宿制学校(xuéxiào),对于宿舍、厕所等场所也要加强校园安全防范。“法院以案释法进行提醒,学校也采取了相应举措,比如在这些场所安装了警报设施(shèshī),一旦有辱骂等异常声音出现,就会发出警报,提示(tíshì)老师及时介入处置,也起到(qǐdào)了很好的警示作用。”吉县三中校长段军民介绍。
点开“吉县第三中学校”微信公众号,可以随时查看(chákàn)学校食谱一览表。“孩子每天在学校吃得怎样,家长看了信息心里就有数(yǒushù)。”吉县三中副校长侯丽说,现在学生、家长对食堂很(hěn)满意。
此前,并不是这样的状况。这样的变化,也源于“七色信箱”的信件(xìnjiàn)。“我在梳理信件情况时发现,有22封没有署名的信件,大多是反映学校(xuéxiào)食堂(shítáng)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。”田亚欣说,比如(bǐrú),有的学生反映学校菜品单一(dānyī)、饭菜口味太差,有的反映食堂的餐具需要更换……了解(liǎojiě)到学校食堂的现状后,田亚欣马上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,介绍了学生的想法和诉求。
被“七色信箱”揭了(le)“家丑”,学校(xuéxiào)如何应对?“不发现问题(wèntí)、不面对问题,学校发展就会滞后。”段军民说,针对信件里反映的问题,学校立即(lìjí)作出反应,积极完善饭菜标准、提高饭菜质量,定期研发新的菜品,增添了饭后水果和甜品,让(ràng)饭菜更加丰富……这些举措也很快赢得了学生的认可。
如今,在吉县三中,师生在一起用餐,同吃一样的(de)饭菜。“学生把不(bù)方便给老师、学校反映的问题,通过‘七色信箱’提出来,经过梳理后将共性问题反映给学校,真正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(lǐ)。”田亚欣说,为了听到学生最真实的声音,信箱旁张贴(zhāngtiē)告知书,“信箱钥匙(yàoshi)由我一人保管,定期开箱,妥善保守好‘小秘密’。”
“学生离、返校时,学校(xuéxiào)(xuéxiào)大门口交通安全存在隐患,能否(néngfǒu)和学校一起呼吁增设一些交通安全设施?”“七色信箱”架起了司法走进校园、助力未成年人保护的连心桥,学校老师也向田亚欣提出了建议。
原来,学校大门前的道路来往车辆较(jiào)多,而且由于学校处于山路下坡路段,车速较快,学生离返校面临安全隐患。“增设(zēngshè)减速带等交通安全设施,需要相关(xiāngguān)部门审批。”田亚欣一方面向学校介绍法律(fǎlǜ)规定,一方面积极协调相关单位。
最终,问题得到圆满解决。今年4月,学校(xuéxiào)大门前主干道增设7条减速带、人行道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,进一步筑牢(zhùláo)了校园安全屏障。
6月16日(rì)下午,记者随田亚欣进行家访。一间依土坡而建的旧窑洞,院里散落着各种杂物和废弃物品,窑洞炕上一张有年头的小桌(xiǎozhuō)就是受访女生小馨放假学习的地方……简陋的环境让人看了(le)心疼不已。
家访源于小馨的“求助”:多年(duōnián)前父母离异,母亲从此没了联系,父亲又意外去世(qùshì),家里很困难,但(dàn)爷爷奶奶已经80多岁,没有了劳动能力,能不能帮他们把家养的鸡和鸡蛋卖了?
了解到小馨面临的困境后,田亚欣配合学校,向有关部门申请(shēnqǐng)认定小馨为(wèi)“事实(shìshí)孤儿”,并和孩子建立了“一对一”帮扶。“家里的鸡蛋怎么处理,我们在想(xiǎng)办法寻求买家。”田亚欣叮嘱小馨安心学习,当场和当地妇联工作人员为其申请相关助学金,消除后顾之忧。
“七色信箱(xìnxiāng)”还促推基层纠纷(jiūfēn)的(de)化解,让孩子有更好的家庭成长环境。有学生写信反映:“我姥爷的经济收入只有卖苹果所得,但商家收完苹果后(hòu),没支付1万多元款项,村里也有其他农户遇到这样的问题。不知道您能不能帮帮他们。”田亚欣说,针对孩子反映的相关法律问题,吉县人民法院(rénmínfǎyuàn)及时了解情况(qíngkuàng),引导家长进入司法程序维护权益,目前已经进入执行阶段。
吉县(xiàn)三中(sānzhōng)是当地唯一的一所寄宿制学校,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,困难家庭学生比例高。为了让困境(kùnjìng)学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,吉县人民法院组织邀请县妇联、县妇幼保健院等单位成立(chénglì)“爱心妈妈”团队,并积极与学校对接进行帮扶,为缺乏关爱的贫困孩子提供(tígōng)学业辅导、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。
2025年3月,吉县人民法院与县司法局、县妇联等(děng)联合签署合作协议。田亚欣说,通过整合各方(gèfāng)资源力量,以司法保护助推“六大保护”落实到位(dàowèi),构筑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“同心环”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