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洛阳:以乡(邻)里中心托起家门口的幸福

体育正文 277 0

洛阳:以乡(邻)里中心托起家门口的幸福

洛阳:以乡(邻)里中心托起家门口的幸福

洛龙区(luòlóngqū)石油社区邻里中心

  昨日傍晚,洛龙区开元路街道定鼎(dìngdǐng)门社区邻里食堂又热闹起来,饭菜香伴随着阵阵(zhènzhèn)欢笑声,传递出浓浓的烟火气。

  “食堂就在家门口,干净卫生、价格实惠(shíhuì),确实很方便。”社区居民(jūmín)李健边吃边称赞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(zǒngshūjì)在河南考察(kǎochá)时强调,要更好凝聚服务群众,健全(jiànquán)群众利益协调机制,提高公共服务水平,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

  近年来,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(bǎ)乡(邻)里中心作为加快公共服务进村(社区)、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(zhòngyào)抓手,建成邻里中心363个(gè)、乡里中心2136个,让更多(duō)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。

  聚焦“一老一小”让更多公共服务触达群众(qúnzhòng)

  走进伊滨区孝文街道东棘针社区邻里中心,老年(lǎonián)健身中心、多媒体(duōméitǐ)功能室、舞蹈室里热闹非凡,图书室、书画室、心理咨询室、日间照料中心一应俱全(yīyīngjùquán)。

  “以前社区功能不(bù)齐全,办事不太方便,现在各种功能都有了,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(xiǎngshòu)到便捷服务。”东棘针社区居民王静说。

  将公共服务嵌入村(社区),深入社会运行的(de)毛细血管,能更直接(zhíjiē)、精准地解决民生痛点。我市把乡(邻(lín))里中心(zhōngxīn)作为推动公共服务进社区的重要抓手,优化空间布局,拓展服务功能,让更多居民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。

  在(zài)乡(邻)里中心(zhōngxīn)建设过程中,我市按照“办公面积最小化、服务(fúwù)功能最大化”原则设计空间布局,着力减少办公区域、扩大服务区域,既实现有限空间内(nèi)服务功能最大化,又有效促进社区干部走出办公室到群众中开展工作,在面对面(miànduìmiàn)、零距离服务群众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。

  孩子的抚养教育,年轻人的就业成才,老年人的就医养老……究竟哪些功能(gōngnéng)适宜依托乡(邻)里中心开展?我市根据群众需求,集中(jízhōng)整合党群服务(fúwù)中心、养老服务中心、卫生服务站等(děng)基层阵地的空间、功能、人员,以“一老一小”需求为重点,推动政务代办和文化、教育、养老、医疗、体育等基本公共资源下沉(xiàchén)。同时,我市还鼓励有条件的村(社区)针对(zhēnduì)辖区居民需求,增加电商直播(zhíbō)、旅游服务等特色服务,更好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。

  伊川县白沙镇常岭村乡里中心紧盯群众就业增收需求,引进(yǐnjìn)企业为村民提供电工、叉车工等技能培训,参训学员达3500人次,帮助(bāngzhù)群众月务工(wùgōng)收入普遍增加1000元左右。栾川县庙子(miàozi)镇黄石砭村乡里中心为满足群众养老需求,将(jiāng)附近(fùjìn)闲置学校改造(gǎizào)成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,目前已入住老人30余位。针对辖区“宝妈”较为集中的情况,洛龙区光合城社区邻里中心引进“不凡妈妈”手作坊,成功带动一批“宝妈”就业。

  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全市(quánshì)邻里中心实现活动开展常态(chángtài)化(huà),便民服务(biànmínfúwù)、文明实践、技能培训、卫生健康、文化娱乐等5项公共服务均达到100%覆盖,日间照料和托幼服务覆盖率较2021年分别提升30.1个百分点、23.5个百分点。

  坚持运营前置(qiánzhì) 推动乡(邻)里中心运行常态长效

孟津区居民到邻里中心阅读“充电(chōngdiàn)”

  昨日上午,记者在西工区行署路西区(xīqū)邻里中心看到,这里好不热闹。一楼阅览室里,大家安静地阅读报刊图书;二楼(èrlóu)棋牌室内(nèi),大家聚在一起下棋、打牌,笑声不断。

  乡(邻(lín))里中心要建好(jiànhǎo),更要(gèngyào)用好。西工区引进养老机构,专门负责行署路西区邻里中心日常管理运营、设备维护等(děng)工作。“场地有人打扫,平时有人服务,大家来邻里中心更舒心了。”居民马晓慧说。

  在邻里(línlǐ)中心运行方面,我市积极探索建立“政府(zhèngfǔ)主导、多元参与”的经营管理模式,对文化、体育、养老、医疗、教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进行(jìnxíng)适度运营,探索“积分制+功能置换”、委托第三方、公建民营、以场所换服务、收益共享等“公益+市场”运营模式,以经营性(jīngyíngxìng)收入(shōurù)补贴公益性支出,减轻邻里中心运行压力。

  西工区金谷园街道健康西路社区邻里中心创新政府搭台(dātái)、企业唱戏、社会参与模式,引入专业运营团队,以“50%公益(gōngyì)+30%微利+20%商业”的“532”模式运营邻里中心,开展全年龄段居民公益文化(wénhuà)活动与利民便民(biànmín)微利项目。

  在乡里中心运行方面,我市按照“公益性为主、兼顾商业服务”的发展思路(sīlù),灵活(línghuó)采取委托第三方运营、设立平台公司运营、“村集体+专业机构”联营等形式,探索创新“以场所换(huàn)服务”“公建民营”等市场化模式,坚持运营前置,有序配置政务服务场景(chǎngjǐng)、产业发展场景、养老托育场景等业态(yètài),增强乡里中心造血功能。

  宜阳县香鹿山镇香泉村乡里中心乡里食堂、托育中心等95%的功能阵地实现市场化运营,村集体增收(zēngshōu)达(dá)62万元,实现村集体和(hé)市场主体互惠共赢。

  洛宁县东宋镇官庄塬乡里中心探索“乡里中心+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”模式,注册“官庄塬”商标,运营(yùnyíng)网店58家,开设企业(qǐyè)网络运营账号120个,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。

  注重提质(tízhì)增效 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凝聚群众

老城区公园巷社区邻里中心非遗(fēiyí)课堂

  “即便寒冷(hánlěng)雪花飞,我伴梅花报春来……”在涧西区珠江路街道石化社区,婉转(wǎnzhuǎn)悠扬的歌声时常从邻里中心传出。

  这支名为(míngwèi)“春之声(chūnzhīshēng)”的(de)合唱队,队员平均年龄70岁,其中80%有高级工程师职称。石化社区邻里中心建成投用后,“春之声”合唱队经常在多功能活动室里排练,遇到重要节日,合唱队的精彩演出(jīngcǎiyǎnchū)更是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  如何打造群众(qúnzhòng)爱来常来的乡(邻(lín))里中心?我市以乡(邻)里中心为抓手,建强群众自治、自乐(zìlè)、志愿“三自”组织,充分发挥“三自”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,在服务(fúwù)群众中凝聚群众、组织群众、引领群众。截至目前,我市已成立各级“三自”组织4000多个。

  随着越来越多的乡(邻(lín))里中心建成投用,下一步,我市将加快推进其工作(gōngzuò)重心由全面建设向高效服务运营转变,促进服务水平和市场化运营成效双提升,不断增强乡(邻)里中心的自我“造血”能力,实现大门常开、服务常在、群众(qúnzhòng)常来、人气(rénqì)常旺。

  在邻里中心建设方面,我市将(jiāng)紧盯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(fúwùshèshī)建设工程,构建“片区—社区—小区”三级邻里中心服务体系(fúwùtǐxì),使邻里中心服务“一老一小”的主要(zhǔyào)定位更加明确,加快形成符合政策(zhèngcè)导向、具有洛阳特色、可推广复制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模式,今年完成50个邻里中心提质升级(shēngjí)任务(rènwù)。在乡里中心建设方面,我市将有计划、分步骤推动乡里中心建设完善拓展、提质增效、持续发展(fāzhǎn),今年年底前推动150个乡里中心实现提质升级。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孙小蕊)

洛阳:以乡(邻)里中心托起家门口的幸福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